
差点光明正大进世界杯的82年西班牙预选赛,为啥没成?
1982年1月10日,新加坡加冷体育场,中国男足1-2不敌新西兰。 看台上65000名华人观众的呐喊声中,容志行、古广明们拼尽全力,却只能目送对手晋...
1982年1月10日,新加坡加冷体育场,中国男足1-2不敌新西兰。 看台上65000名华人观众的呐喊声中,容志行、古广明们拼尽全力,却只能目送对手晋级西班牙世界杯。 这场失利背后,是一场至今让中国足球耿耿于怀的悬案——沙特队用一场诡异的0-5“精准放水”,硬生生把已解散回家的国足拽回赛场。
1981年12月19日,吉隆坡默迪卡体育场的气氛令人窒息。 世界杯预选赛亚大区四强赛最后一战,沙特对阵新西兰。 此时中国队已踢完全部6场比赛:3胜1平2负积7分,净胜球 5。 新西兰4轮仅积5分且净胜球为0,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净胜沙特5球才能追平中国。
开赛后沙特球员的举动震惊全场。 上半场45分钟,新西兰连续5次洞穿沙特球门,平均每9分钟丢一球。 中场休息时,有沙特球员哭着走回更衣室。 但下半场风云突变——沙特球员突然严防死守,新西兰狂攻未果,比分定格0-5。 这个数字精准到令人发指:若多丢一球(0-6),新西兰将凭进球数优势直接晋级;少丢一球(0-4),中国则安全出线。
中国队此时已解散12天。 11月30日输给科威特后,足协认定出线无虞,全队放假回家过年。 球员们分散在全国各地,有人回广东探亲,有人赴东北休整。
展开全文
那个没有手机和高铁的年代,召回全队耗时一周:古广明从广州坐绿皮火车北上,沈祥福在河北老家接到电报,容志行刚回到深圳又被召回。
仓促备战暴露致命短板。 苏永舜的“南派技术流”主打地面配合,但新西兰全是1米9的壮汉。 附加赛第44分钟,新西兰中卫里基·赫伯特力压中国队后卫头球破门;第60分钟,伍德迪克用身体撞开防守再进一球。 中国队仅由黄向东远射扳回一分。 三战新西兰1平2负仅进1球的数据,印证了技术流被英式冲吊碾压的困境。
赛程漏洞加剧了被动。 因中国与沙特未建交,双方比赛均设在中立地马来西亚,导致中国队比对手早结束赛程15天。 更荒诞的是亚足联赛制:四强赛6场比赛居然不同时开踢,新西兰最后两战全是“待定局”,给了对手操作空间。
科威特的表现成了讽刺参照。 他们提前出线后,末轮对新西兰时第89分钟顽强扳平,避免了沙特式的崩盘。 若那场科威特放水输球,新西兰甚至不用踢附加赛就能反超中国。
新加坡之战结束哨响时,苏永舜蹲在草皮上久久不起。 二十年后接受采访,他仍用粤普反复念叨:“那真是耿耿于怀。 ”而世界杯正赛证明,新西兰三战全败净吞12球,小组垫底出局。
补充图片: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